华龙网对新闻多媒体传播的几点探索

时间:09-10-26 栏目:媒体实践 作者:编辑网 评论:0 点击: 3 次



  背景:网民对新闻多媒体表现需求提高,网络传播必须创新
  据2009年1月发布的《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2.98亿人,较2007年增长41.9%,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2.6%,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的21.9 %。继2008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之后,中国的互联网普及再次实现飞跃,赶上并超过了全球平均水平。
  而在中国各个省份中,西部地区网民数增长最快。其中增长率在60%以上的8个省份中,6个在西部,增长最快的3个省份均来自西部。其中,重庆的网民数量从2007底的356万人,一跃攀升到2008年底的598万人,增长率为67.9%,网民的普及率也由2007年底的12.7%,增至2008年底的21.2%。
  统计报告的研究同时发现,在网民的网络应用使用行为中,2008年网络媒体的使用率较2007年提升了近5个百分点,达到78.5%,用户群体增长7900万,达到23400万人。
  网络媒体有如此大的吸引力,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网络媒体的新闻在表现形式上实现了多媒体的整合运作,表现力与感染力更为突出。受众对重大事件从内容到表现的巨大新闻需求,使网络媒体站到了主流媒体行列。
  作为21世纪初才发展起来的中国网络媒体,如何满足网友的这种需要?美国传统媒体的做法,为我们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一方面是网络媒体的迅速壮大,一方面是报媒的日益萎缩。鉴于网络发展的趋势对传统报媒带来的巨大冲击,美国报媒率先“突围”,寻找新的与网络媒体结合的思路,以此拉住读者,持续保持市场占有率。其中新闻的多媒体表现就是其重要的尝试。
  那么,何谓新闻的多媒体表现?简言之,即在新闻实现文图表现的同时,又增加了音视频或flash表现方式,表现力与感染力更为突出,让拥有不同阅读习惯的网民根据自己的喜好,对同一新闻做到有选择的阅读,同时可以和网友对此新闻、此话题进行互动,以此提升网民或读者对网络新闻的依赖度。
  2004年11月底,《华尔街日报》的网站率先推出“视频中心”,其做法是在网站的首页显示播出视频框,网民可以观看当日的视频新闻。目前,《华尔街日报》的记者手册要求记者在采写报纸稿件的同时采回视频、音频原始材料,由报纸专业人员剪辑和后期加工,为制作报纸视频新闻准备素材。
  《华盛顿邮报》自2006年10月开始尝试利用网络播放录像新闻,如今已有1000多家报纸的网站都可以制作高质量的报纸录像。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美国甘尼特报业集团已经培养了500名报纸摄影师学习摄像技术,《圣何塞信使报》已经为全部摄影记者配备了高清摄像机,10多家报社选送记者到国家新闻摄影协会学习摄像技术,《休斯敦纪事报》的记者还获得了摄像最高奖。显然,视频新闻已成为媒体新一轮竞争的杀手锏。
  目前,美国已经有92%的报业网站提供网络视频,而在2006年,这个比例只有61%。最近,美国多家报业还在网站上开辟电视频道或电视演播室。
  探索一:打造数字记者队伍,实践多媒体采访
  受美国媒体新闻多媒体表现方式的启发,自2006年7月重庆市委、市政府作出 “做大做强华龙网,占领网络舆论主阵地”的战略决策以来,在新一届班子成员带领下,以“主流媒体,重庆门户”为定位的华龙网开始探索新闻多媒体表现方式。
  集电视和报纸之所长,走新闻多媒体表现之路,是华龙网作为新闻门户网站的必由之路。为此,华龙网提出了全力打造“数字记者”的理念,并在这个领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一、打造“数字记者”采编队伍,成为新闻多媒体表现的原创主力军。
  华龙网的数字记者,就是具有文字、摄影、摄像技术的全能记者,他们都配备了便携式DV摄像机(兼照相功能)和9寸笔记本电脑,所有设备都放在一个大背包里,故又被称为“背包记者”。他们掌握了全面的多媒体技能,能够同时承担文字、图片、视频等报道任务,为新闻提供多媒体的表现形式。
  华龙网要求,凡是记者现场采访的稿件,必须按“123”步骤完成多媒体采访,即到达现场后,先采写文字新闻,然后拍摄图片,最后完成视频,并以最快速度整合发布上网。
  二、提出“第一时间,报道重庆”的采编理念,做到新闻报道最快、最权威、表现形式最多(多媒体)。
  对于重庆发生的重大突发事件,华龙网的记者必须第一时间报道,同时,对于某些重大突发事件,视频新闻的作用显得更加有用武之地。 
  如2007年11月10日上午8:20分左右,家乐福重庆市沙坪坝分店因促销发生踩踏事故,上午9:10分,华龙网记者获悉信息后,迅速赶赴事发现场进行采访。按照“123”的步骤,记者首先完成了对目击者、伤员的文字采访,和图片拍摄,并于上午11时整,在国内首发了《家乐福沙坪坝店发生踩踏 有人员伤亡》的文图稿件。
  之后,视频记者分兵四路,分别对现场、医院、政府和目击者进行了采访。15时30分,数字记者将自采的视频发回。16:00,后方编辑对该条新闻实施了多媒体表现方式的整合。事后的数据证明,多媒体表现的方式,引起国内媒体强烈关注。截至当日18时,国内100余家网站,对本网自采的家乐福踩踏事件多媒体报道的新闻,进行了实时转载和更新。同时,在该新闻的报道中,记者与两江论坛展开互动,充分调动了网友的积极性。
  三、制定规范,对数字记者进行培训。要做到新闻的多媒体表现,一个关键的问题必须首先解决,就是视频新闻的质量问题。
  显然,把电视的模式平移到新闻门户网站上,这也许是对人们视觉满足的理想状态。但步电视的后尘显然不是新闻门户网站的目标。制作与电视视频有差异的新闻,这是新闻门户网站的唯一选择。但是,新闻门户网站不具备电视媒体的专业技术水平,对电视技术人员来说不是问题,但对于数字记者来说却面临困难。
  如何解决这些难题?华龙网一是制定了相关规范,要求数字记者拍摄视频必须更加凸显现场感和同期声,同时在后期制作时尽量压缩视频时长。因网络浏览视频新闻,受终端客户带宽的影响,如果视频过长,网友就可能浏览不了或出现“卡”的情况,这样会影响网友的体验感受,最终放弃这种浏览新闻方式;同时,华龙网不定期对数字记者进行培训,要求根据网友的阅读习惯掌握相应的拍摄技巧和知识。
  四、采编及时对接,实现转载新闻的视频化表现。
  华龙网在突出原创新闻多媒体表现的同时,也要求实现对转载新闻的多媒体表现,这已经成为目前网络媒体的发展趋势。
  如果实现采编新闻多媒体表现的对接?华龙网编辑部和新闻部下的视频工作室进行了这样尝试,即国际国内一个重大事件发生后,由编辑部先行转载最先报道的文图新闻,之后向视频工作室“下单”,由视频编辑在国内具有视频发布权的网站进行收集、下载,然后将视频内容再加入已经发布的文图新闻中,这是第一种做法。第二种做法就是,当由重大事件的新闻电视直播时,视频编辑直接采取电视录制的方式,予以下载,并与事先发布的文图新闻对接。
  如去年出现的“三鹿奶粉”事件实时更新的新闻报道,我们就采用了“第一种方式”,而对于国家为此而召开的新闻发布会电视直播,我们则采用了“第二种方式”。以此实现了采编对接、新闻的多媒体表现。
  探索二:实施报网报台互动 整合资源强化多媒体表现
  2009年1月,在重庆市委宣传部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和重庆广电集团联手,全面启动了对两大省级重点新闻网站(华龙网、视界网)整合。整合后的网站名称仍为“华龙网”(www.cqnews.net),由重庆市委宣传部和市委外宣办(市政府新闻办)主管。网站定位为集报刊、广播、电视、网络、手机,五位一体的中国西部首个全媒体门户网站。新的华龙网将在整合报业集团和广电集团资源基础上,更加强化报网、报台互动,强化多媒体表现方式。我们的思路是:
  一、筹建网络电视台。
  目前,央视网已经筹建了“中国国家网络电视台”,网络电视台作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必将成为各媒体寻求多媒体表现方式的一个突破口。两网整合后,拥有了两大集团资源,华龙网欲打造西部首个网络电视台。
  该网络电视台的形式,按时间段把现有的视频节目组成新闻、电视栏目剧场、娱乐资讯等板块,定时播出。以主持人串联的形式串播各类节目。网络电视台内容组成包括新闻、娱乐、财经、生活资讯等,通过多媒体表现和报网报台互动,更加凸显网络新闻的多样性。
  二、广播视频化建设。
  随着网络的普及,广播受众日益减少,寻求网络平台突破,成为广播的未来发展之路。加之目前广电集团各广播频率对“广播视频化”早有需求,两网整合后将适时启动该项工作。
  “广播视频化”的形式就是,对各广播频率重点栏目,在其实时直播的同时,通过视频直播的方式,将声音变成视频,同步实现网上文图、视频直播或录播。增加受众。实现广播新闻的多媒体表现。
  三、打造数字报的新闻多媒体平台。
  目前,华龙网依托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强大的新闻资源,倾力打造出重庆日报、重庆晚报、重庆晨报、重庆商报四张数字报,实现了传统媒体的数字化转型。但随着网民对新闻多媒体表现方式需求的不断提升,华龙网拟联手重庆日报,打造重庆本土的第一张、依托重庆日报数字报的“数字报的新闻多媒体平台”。
  具体做法是,重庆日报记者也向华龙网的数字记者转型,媒体在采写文图新闻的同时,还要对同一新闻进行视频拍摄,并于当日16时左右,将新闻(内容梗概)上传至重庆日报数字报平台的《明日新闻今日看》栏目,同时将视频一并融入其中。同时,华龙网为该新闻开设互动评论功能,增强网友对该条新闻的互动评论。 随着“全媒体”门户网站概念的提出,一个全新的华龙网正呼之欲出。它不仅将成为中国西部首个全媒体门户网站,更为国内传统媒体向网络化转型,提供了可自借鉴的经验。我们有理由相信,华龙网所进行的多媒体发展之路,将成为中国网络媒体发展史上的一个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作者:王  伟  李心成 来源: 华龙网


更多



 
关于本文作者

及时的行业资讯,实用的网编技能,全面的管理规范,编辑网助力网络编辑晋级之路。

QQ 号码:11815050
腾讯微博:http://t.qq.com/a11815050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izeiss

又是一只飞过天空没有留下羽毛的鸟X,你懂的……

华龙网对新闻多媒体传播的几点探索:等您坐沙发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