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从学生时代起就经常被抓去拍XX会议的苦逼,分享一点经验,仅作参考,各位看官轻拍……
默认拿到的是单反,地点为典型礼堂,会议性质偏中国特色
文件格式设置成RAW的,就算有问题后面还能修片补救,总不能再把人召回来再开一次吧
快门设置为快速连拍,很多时候单次曝光没办法抓到最合适的时机,得着机会你就使劲chua chua chua吧
P档,省事,别费劲用M档,如果不特别熟练的话,手忙脚乱让人一看就觉得不专业,自己被踩无所谓,主要是怕连累抓自己来拍照的人
不开闪,别学外交部发言时底下那帮家伙似的可劲闪,咱们不要做刺瞎领导X眼的事……而且开闪意味着环境光不理想,照出来也不上相,还是等会场大亮时照吧……一定要开的话请记得加柔光罩
三脚架必须,有些会议比如营销类的,散会前每个经理都要拿着营销指标书跟领导合影,这时没带三脚架就意味着长时间马步,当然也可以聪明点垫桌子上,但那样很傻
镜头开最大光圈,ISO开高一些无所谓,不怕噪点,怕曝光不足,反正最后放到网上或印刷出来的都要裁剪修正,噪点问题并不严重,当然也别过度,不然照的跟鬼似的
除非拍某领导特写,尽量不变焦,就当成是定焦吧,一般拍会场照都强调人才济济认真听讲,要的是全面反映,突出领导的可以,突出个人的不要
拍照时机有几个点得把握住
入场时盯着门照一些神采奕奕的
入座后照一些热烈讨论的
会议进行前照一些正襟危坐的
会议开始时得把主席台或者发言人照进去
会议进行中抓拍主要领导的发言
会议结束时拍一些热烈鼓掌的
散会后抓拍一些意犹未尽的
基本就齐全了
可以适当瞄一些小动作,比如有人在做笔记,哪怕在涂鸦也得照下来,这个可以后期处理,还有人在做认真听讲状时也抓下来,这样写文章的人在编故事时才有底气,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站的位置也有点讲究,尽量在会场的四个角落照,这样效果相对好些
另外主席台发言时不要挡住领导,有其他摄影在的时候不要挡住镜头,走路的时候小心脚底下乱七八糟的线,退步调焦时别撞到墙,拿稳相机,猫腰快速走路,带个帽子装一下大师也OK,开镜头盖充满电提前消空SD卡这些就不多说了
最后有一点千万注意,照完后,自己先单独过一遍谁都不能一起看,把面目狰狞尖嘴猴腮的都过滤掉,然后再放给修片的人,我见过太多倒人胃口的会场照了,不是剔牙就是打盹再不就是扣屁股,看着真特么悲催。
好吧,作为我校团委特约摄影记者(嗯自我吹嘘成分较大)、学生摄影记者退役,扯两句吧。
个人看法,与前面高手的回答略有冲突,我的理解是环境有差异,无意冒犯。
1.开闪光灯!完全可以开闪光灯!那帮领导开会就是做好被闪光灯闪的准备的,你不多闪几下怎么体现他的领导地位!甚至有时候有人会根据被闪的多少来判断领导的等级高低,比如如果有好几台单反开着闪光拍人,你闪某个小boss的次数频率比大boss还高那就不太合适了。所以,尽情的闪吧。当然,适可而止。尽量照顾到所有领导,如果有人面露不悦就收手吧。
ps:我的建议是不要有顾虑,可以闪,但是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考虑。
2.闪光之后的照片搞不好就曝光过度,所谓宁缺毋滥,建议画面暗一点没关系,可以后期补光。但是曝光过度就很难再补救了。
3.建议用A档,光圈优先。变焦之后随时注意调节光圈至最大。画面内容最关键,其他什么色彩啊构图啊可以后期,而且并不是所有人都懂摄影。
4.无需三脚架。就我本人而言,拍了两三年新闻照,从来没用过三脚架。拍摄会议一般需要来回走动,拿着脚架比较麻烦。而且出门背着脚架也略蛋疼,当然装X效果很nice,曾经看一哥们儿拍晚会用三脚架加快门线,唬人效果极佳。一般情况下本人信奉防抖靠肘,或者靠着个稳定的地方支撑着拍摄,一般不会抖。
5.关于拍摄特写。领导发言时如果拿稿子,那就得随时做好拍摄的准备。保持好姿势半对焦,等他抬头看大家的时候抓拍吧。一般一次发言都会抬头好几次,所以一次不成功可以等下次。抓拍时可能出现各种奇怪的表情和画面,这个得看经验,拍摄者的经验和被拍摄者的经验都很重要。总之有一个能用的就撤了歇会儿吧。
6.一般而言,会议刚开始时大家的精力最旺盛,这时候是拍摄的黄金时期。尽情的拍吧。之后可能就各种瞌睡各种开小差了。
7.最重要的,拍摄这种新闻照一定得让人看到照片时知道这是什么活动什么内容。所以如果有横幅或者会议介绍什么的,拍一个全景。就我个人经验,一次会议三张照片必须有,一是全景,二是领导讲话,三是特别环节(颁奖、致辞等)。其他的就随意了。
8.跟会议组织者沟通好。最好之前能够拿到会议流程表,清楚什么时间什么流程会有什么样值得拍摄的内容。并且与组织者良好的沟通能够给自己带来不少拍摄便利。
好吧以上纯个人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