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在同一件事上做出类似选择的时候,那这个选择未必是正确的,盲目的随波逐流最终只会让你忘记自己最初的目标和方向。
2005年,当网易CEO丁磊开出200万年薪将原《环球企业家》总经理兼执行主编李甬挖来网易做副总裁兼总编辑的时候,传统媒体人疯狂了。据历史数据显示,2005年北京商品住宅期房均价达6725元/平方米。丁老板开出的年薪,足够其在北京市区内买下一套300平米左右的房产。
2005年末,以新京报的“撤编风波”等众多传统媒体管控事件为源头,导致大量的平面媒体高层领导脱离体制,转投网络媒体。以四大门户为首的商业网站则挥舞着大把钞票、期权和职位迎接第一个传统媒体人转型的高峰。在那个时代转型的媒体人,如今或自己创业当老板,或已身居行业领头兵的最高层位置,名片上一定 会带有数个“O”的头衔。在那个年代获得丰厚原始资金的传统媒体人,如今甚至做起来了“天使投资人”,前网易门户事业部总裁李甬不光自己创立粉笔网,还资助了前网易高管们创业的一系列项目。——这是最梦幻的年代。
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夕,商业网站在北京疯狂布局,抢占新闻报道的制高点。随之而来的是第二波的传统媒体人跳槽新媒体,这批人有着些许共同点。有丰富且扎实的传统媒体工作经验,接受过正规的新闻操作训练,内心充满新闻理想和使命感,每个人都有几篇自己拿得出手的代表作。是各报纸、杂志的中间骨干力量。这 些人来到商业网站后,大多任职于各个频道的总监、主编等中层职位。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在之后几年,他们将自己传统媒体的新闻采访经验,专业并系统的传授给下面的基层网络编辑,在自己转型的同时带领原本并不那么专业的网络编辑团队走向专业媒体人的道路。——这是一个双赢的年代。
2010年至今,房价爆发性增长,传统媒体待遇和被社会认可的程度却走向低谷,传统媒体人转型则越发浮躁。跳槽的传统媒体人大多是刚入行的年轻记者,和长期郁郁不得志的可又试图改变的中老年记者(在当前的都市报环境里,一过30岁既可自动归为中年老年记者行列)。然而在经历了前两拨高峰之后,商业网站既不缺少有经验的中高层领导,也不缺少具有专业素养的年轻骨干。这导致2010年后转型的传统媒体人失败案例剧增。——这是一个盲目的年代。
一、网编不止是”起低俗标题,做黄色图片“
虽然我没做过具体的统计,但仅以我接触过的十余位从报社记者转型做网站主编的前辈而言,能掌握基本网编操作工具的人,数量仅为个位数。而能够独自制作网络专题、修改图片、掌握互联网产品技术的人,则几乎没有。
大多数传统媒体人,对于网络技术是不屑去掌握的态度。总觉得自己有丰富的媒体经验和社会关系,写过数篇足以影响社会的特稿,就对每天只会“起低俗标题,做黄色图片“的网编不屑一顾。而事实上,一个连PS、DR这种最基本技术是什么都不知道的主编,是难以被手下所尊重的。
有位如今已身居某女性网站副总编辑的传统媒体人曾对我说,”你如今做内容的经验以及足够丰富了,想要有进一步的提升,就一定要丰富自己在产品和技术上的知识。“我曾经目睹过四年前这位前辈刚刚转型时的窘境,一个频道首页改版,用PS画图画了五个版本都没有通过,那时她急躁的甚至有些歇斯底里。而四年后这位前辈对我反复强调互联网产品的重要性,则足以证明她转型的成功。
二、传统媒体人最擅长的也许反而是最糟糕的
在传统媒体工作久的记者,对第一新闻现场有种偏执的热爱。初来网站的传统媒体人,往往有种“坐不住”的感觉。发生重大热点事情之后,传统媒体记者习惯于“我要去现场!我要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第一线!”而当他们来到网络媒体工作时,仍难以改变这种观念。
以至于现在没有新闻采编权的商业网站,通过博客、微博、甚至“洗稿”的方式,在网站养了一群记者。殊不知他们过分的重视手下几个记者的采编能力,而忽视了门户网站签约了数百家平面媒体的新闻资源。某家门户网站新近成立的原创内容频道,则走进了这样的死胡同。花大价钱请几位平媒记者为其专职供稿,而一段时间之后,该频道则变为口味单调化、内容模式化、作者单一化的鸡肋之物。
三、成为一个网络编辑到底要掌握什么技能?
从技术角度而言,掌握最基本的 Photoshop、Dreameaver使用方法,能看懂简单的HTML代码,知道什么是DZ论坛,什么是PW论坛。能分清网站产品、技术和美工的工作 之间有何不同点。看过新闻客户端,知道微博、微信大号是什么意思。身边有位刚刚从报纸空降到网站的主编,初来乍到就要做网站的改版,空喊了半年之后才改了一个网站头条样式,而提交申请的第二天,该主编质问为何还没有改好。大概他概念中的网站改版,跟报纸版面一样,找美编画个版一切问题就都解决了吧。而实际上,网站改版需要经过编辑提交需求、美工画版面图形、产品设计具体样式、技术进行产品开发等一些列的工作。
四、成为一个网络编辑又要掌握什么文字技能?
由于国内多数商业网站都没有新闻采编权,所以也就不涉及到原创采访的工作,网络编辑更多做的是新闻的梳理和整合。一个报纸深度版面的责编,可能每天只要编两到三个版面,看数篇深度稿件即可。而网站编辑则是要看50篇甚至500篇国内外不同媒体对同一个事件的报道和评论,从而整合出一个新闻专题,推荐给读者。这对于编辑的阅读能力、新闻的判断和逻辑梳理其实有更高的要求。
而在标题制作方面,报纸杂志的标题与内容是展现在同一个版面上的,不管标题制作的如何,读者不用翻页即可看到内容,所以标题可以制作的很有个性或飘逸。而在门户网站首页,则展示了数以千记的标题,如何让读者一眼就能看到你起的标题,这就成了每个网络编辑的必修课。而这恰巧是传统媒体人忽视的地方。
五、工作环境的转变让诸多传统媒体人放弃转型
很多平媒记者谈及自己工作的优势之后,往往会提到自己的工作不用坐班。每周到报社开一次采编会,之后媒体按时交稿即可。而到网站工作后,则变成每天朝九晚五固定的打卡生活。这让自由惯了的传统媒体人十分不自在。有位数年前曾尝试转型的同行跟我说,在短暂的到中关村上班的岁月里,每天早晨看到无数青年人背着大小公文包拥进地铁时,自己心里就崩溃了。
结束语:在这个信息爆炸、热点转变极为迅速的年代。传统媒体人转型面临诸多体制上、心理上和技术上的挑战。希望有转型计划的平媒同行们,不要单纯的为了转型而转型,更不要单纯的为了网站的高薪资盲目转型。而已跳槽的网站工作的同行,则要放平心态,不要认为自己从传统媒体而来就高高在上,现在已经不是传统媒体为王的年代了。(乱魄梦)
编辑网微信公众账号已经建立,欢迎搜索bianjiwang,或者扫描以下二维码添加。
及时的行业资讯,实用的网编技能,全面的管理规范,编辑网助力网络编辑晋级之路。
QQ 号码:11815050
腾讯微博:http://t.qq.com/a11815050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izeiss
所有从业者不得不面对:大势已去,平媒必死!
传统媒体人转行新媒体,能玩儿的转吗?
情到深处气自华——访大众报业集团党委书记傅绍万
如何做好新闻标题: 不绕弯子就很好
一位写公关稿的高手讲述实战经验
点击查看 编辑网 的全部文章
又是一只飞过天空没有留下羽毛的鸟X,你懂的……
本站声明: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Copyright© 2010-2012 编辑网 Powered by WordPress The theme named Leyar t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