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络赚钱 > 正文

揭秘令人不寒而栗的微商传销


2015年03月26日 ⁄ 共 3160字 ⁄ 字号


2月15日,微信团队发表运营公告称,将对微信公众平台非法分销模式行为进行整顿,打击包括通过分销模式依据下线销售业绩提成和以许诺收益等方式诱导用户滚动发展人员等行为。此次行动被视为腾讯最近对微信公众平台一系列整顿的一环。相较于之前打击抄袭、举报谣言的行动,腾讯此次针对微商传销的打击无疑更具有现实意义。微商的乱象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早在2013年,就有人对大量所谓泰国化妆品通过微商途径涌入国内市场的现象表示怀疑。许多我们听都没有听过的牌子,通过微商轻易就卖出了几十万片面膜或者上万份功效诡异、成分可疑的XX蜜/霜。网络上也充斥着女大学生通过微商月入十万的吸引眼球的消息。而造成这些乱象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传销”。

提起传销,许多人脑中就会浮现出这样一个画面,一群人挤在狭小的屋子里,大声地呼喊着“我要发财,科学致富”的口号。这也是作家慕容雪村在他的《慕容雪村卧底传销23天》专题报道中所描绘的景象。但是微商传销和这类传统传销的手段并不相同,一切活动围绕着微信或者QQ展开,上线与下线之间甚至根本没有见过面。犯罪的手段随着科技的进步而进化,这简直让人感觉有点罗曼蒂克,但其中所蕴含的危险却没有丝毫减少。利刃随鲜花一同被递向胸口,巨大的陷阱被隐藏在深雪下。

传销,又称层压式销售,在我国法律上并没有特别明确的定义,简单来说,不以商品而以发展下线作为盈利模式的商业都可以视为传销,判断传销行为是否成立的重要标志就在于其是否具有金字塔式的人员组织结构。许多人认为传销组织简直就是一个笑话,自己一定不会上当受骗;但当自己身处骗局之中时,却又往往一点也没有察觉。传销组织监禁成员,每日演讲、上课的行为在普通人眼中往往显得荒唐而可笑,但实际上,这是一套古老却行之有效的洗脑办法。枯燥的生活、每日重复的行动会使人的意志力变得薄弱,虚幻的目标会逐渐侵蚀人的心灵,使人模糊现实与幻想的界限。

然而,微商传销往往不会采用这样的方法,他们的手段更加温和,甚至连发起者本人都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进行传销的情况都时有发生。在腾讯此次所列举的两件典型案例中,通过“分销模式依据下线销售业绩提成”的这个案例我们还可以很轻易地看出其传销模式的本质,“裂变式发展分销商”、上线通过发展下线获得收益的游戏规则也谈不上新鲜。但腾讯提供的第二个案例“以许诺收益等方式诱导用户滚动发展人员”的迷惑性就大得多了,拉用户入会以获得商家的现金抵用劵,如果想获得“VIP服务”再额外交钱,VIP用户享有更多的特权(或分成)。这样的行为可以很轻易地被伪装成正常商家的营销活动,令用户不易察觉,在迷迷糊糊中就掏了钱,还觉得自己占了大便宜。

目前看来,微商传销与普通传销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迷惑性更强,可能被包装成正常的商家营销手段,例如会员优惠折扣、分享到朋友圈返现等等。同时,这些商家通常真的有商品,但商品的质量得不到保障,类似化妆品、服装和玉石首饰这类商品,价格弹性大,普通用户往往很难判断其是否为正品。

2.单个用户受骗金额小,传统传销的入会金额往往在3500元到10000元之间,而微商传销的入门金额往往小得多,只有几十到几百元,即便用户发现被骗,往往也懒得报警,最多向腾讯举报这些商家而已。

3.受骗人数总体数量巨大,每次骗取的金额虽然变小了,但得益于微信庞大的用户基数,以及朋友圈信息传播的快速,实际的案值往往不逊色于过去的传销案件。

4.作案成本更低,不需要培训下线,不需要活动场地,一部手机、一台电脑就可以开始作案。即便被举报,也往往难以得到应有的惩罚,换个ID就可以再次上线。

相同点则有:

1.同样利用亲人、朋友关系为商家的信用进行背书,被诱骗的往往是熟悉的人,即杀熟。

2.同样宣扬不劳而获,往往打出轻松赚钱的噱头,引诱意志力薄弱、贪慕虚荣的人入彀。

3.没有正经的商品,或者商品价格异常,远高于市价、远低于市价都有可能。通常情况下,由于化妆品、服装或者玉石首饰的价格弹性较大,普通用户往往难于判断其价格真伪。

4.热衷于谈论理论与概念而非实际的经营状况。理论与概念可以编得天衣无缝,看起来毫无破绽,但现实往往是残酷的,没听过这些理论与概念的人也不是傻子。

任何时代都会有骗子,都会有期望不劳而获的人。网络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信息的不对称,让一些拙劣的骗子砸掉了饭碗。但人类的贪欲永无止境,所以总会有新的骗局与被骗的人。这和智商无关,只是心术不正。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

本文作者:大唐波斯将军 ;转载自:创事记

揭秘微商传销第二章:不小心进了个微商群:比传销还吓人啊

一直想研究下微商到底是什么,恰好朋友圈中有个人发消息说他有一个微商培训,扫二维码即可入群,出于好奇,我入了。

我应该是那个群的第一百多号人,期间大家刷表情,发红包一直很活跃。到了晚上,群主邀请了一位资深的培训师聊微商,培训师一上来就发了5元红包,分为20个,大家疯抢,抢到的感激涕零,抢不到的呼天抢地。

  晚上八点,培训正式开始,大致内容是教大家怎么在朋友圈里发推销信息不招人恨,多以语音培训为主,偶尔敲点字。培训每隔一二十分钟,会有人发红包,依然是5~10元左右,气氛因此而活跃,一场培训持续四十分钟结束,培训内容依然是教大家发朋友圈的技巧。

结束后,便有人来推销产品,内容是女性应该经济独立,自己赚钱。怎么独立呢?做微商,插入一个例子,某个地方的某个女人,全职主妇,做了某种产品的微商代理,现在一个月八十万的收入。

至于那位成功的女士为什么没有在群里,不得而知。

接着品牌商便问大家,你们想像她一样吗。我查了一下群友信息,目测女性占比很大。很多人表达出蠢蠢欲动、向往、仰慕……品牌商接着拿出自己的产品,某种床上用品吧,一套300多元,没有太多的介绍产品本身,直接说今天要用五折的价钱为群友们谋福利,定了100套是几折,订到150套又是几折……如此这般。

期间不断有人丢红包,5元居多,一个红包下去,不到3秒基本抢光,有抢到手气最佳的感激得不行。

最后是自由活动时间,大家积极玩红包接龙游戏,由上一轮手气最好的一个发包,一直循环,刷表情、感叹词……十分钟不看手机,一定有几百条未读信息。

在入群的三天里,白天抢红包,晚上搞培训,然后发展线下代理,基本上是这个群的模式。

在我决定要退出的那天,有一个女孩让人关注她,并且承诺,每个关注的都有定向红包,过了一会儿,群里炸开了,因为那个女孩没有信守承诺,未领到红包的人们纷纷大骂她是骗子,要求群主T她。

这个群是我在忍无可忍的推销产品的洗脑培训中退出的。

思考一下,中国今天热得烫手的微商如果都是这样运作的话,有很大的隐患。

1、微商应该是利用社交媒体卖产品的一种方式,包括微信、微博、空间等渠道。这些社交媒体原本没有多少商务性质,比如朋友圈就是熟人社交,微博擅长快速传播新闻资讯等,冷不丁来一个卖货的,难免不被人拉黑。

2、现在很多人利用微商的旗帜,发展线下代理。这种人的运作很简单,掌握一个不太知名的品牌,有工厂保证货源,自己做的不是直接面向C端的生意,而是层层发展代理商。

3、电商一向是以渠道变革的姿态出现,它打破的恰恰是传统的层层代理机制,最有效的方式是让产品从工厂直达消费者手里,由于减少了渠道耗损而获得价格优势,但是现在的微商却看到另一种发展代理的方式,这不应该算是一种进步。

4、利用社交媒体发展代理有更大的隐患在于互联网的特点本身。由于互联网无边界、打破时间限制的特性,这个渠道的代理商更显得混乱,监管难度加大。

总结:微商一直都是雷声大、雨点小,除了以上的代理模式外,我还听了其它朋友说过更多的方式和套路,用《天龙八部》中的三岛七十二洞主来形容应该很形象,但,他们应该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微商吧。

如果您有运作成熟的微商案例,觉得够革命,确实打造出一种新模式,请告诉我们,谢谢。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